高三语文必背古诗文名句 80 句 高考古诗文备考核心资料
古诗文名句是高三语文试卷中不容有失的重要板块,更是穿越千年时光、承载民族智慧的文化瑰宝。那些凝练的文字里,藏着古人的家国情怀、壮志豪情、离愁别绪与人生哲思,既需要我们精准识记以应对考试,更值得我们静心品味以汲取文化力量。下面为大家整理的 80 句古诗文名句,涵盖高考高频考查篇目,愿能为高三备考之路添一份助力。
一、史论哲思与家国情怀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以史立论,借六国兴亡警示当世,尽显史论的深刻穿透力。—— 苏洵《六国论》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屈原以香草美人寄志,用满腔赤诚呼唤君王,彰显改革先驱的无畏担当。—— 屈原《离骚》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在对酒当歌中抒发胸臆,既有人生苦短的感慨,更藏求贤若渴的壮志。—— 曹操《短歌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句咏叹,道尽乱世枭雄对贤才的日夜思慕与迫切渴求。—— 曹操《短歌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以天地景象起兴,暗喻贤才择主而栖的乱世现实,意境雄浑又藏深意。—— 曹操《短歌行》
二、田园之趣与隐逸之心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挣脱官场束缚,重归田园的欣喜与洒脱,尽在这质朴的文字间流淌。——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以羁鸟、池鱼为喻,道尽对自由田园的本能眷恋,情真意切动人心弦。——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陶渊明直面内心拷问,道出为外物所累的迷茫,为后文 “归去来兮” 铺垫决绝。——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以寥寥数字勾勒秋山晚景,清新空灵的意境中,藏着超然物外的禅心。—— 王维《山居秋暝》
三、蜀道之险与诗仙豪情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李白以夸张笔触描摹青泥岭的险峻,让蜀道之难跃然纸上,读来惊心动魄。—— 李白《蜀道难》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极写剑阁地势之险要,既是对山川的赞叹,也暗含对时局的隐忧。—— 李白《蜀道难》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的狂放与洒脱在此达到极致,将借酒销愁的豪情写得震古烁今。—— 李白《将进酒》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追慕谢灵运的足迹,在山水清音中,寄寓对自由仙境的向往。——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以浪漫想象铺陈登山之路,一步步迈向仙境,尽显诗仙的奇思妙想。——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写梦游途中的所见所感,路转峰回、花石相伴,恍惚间已至暮色,意境空灵奇幻。——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以云雾、流水绘出山间变幻之景,朦胧中透着神秘,为仙境登场蓄势。——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四、诗圣沉郁与民生情怀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凭吊武侯祠,为诸葛亮壮志未酬而感伤,也寄寓自身怀才不遇的悲愤。—— 杜甫《蜀相》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开篇以六种景物勾勒秋日登高之景,字字含悲,奠定全诗沉郁基调。—— 杜甫《登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落木、长江写时空之广、生命之叹,气势雄浑又满含苍凉,堪称千古绝唱。—— 杜甫《登高》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以质朴笔墨写待客之诚,字里行间满是隐士生活的孤寂与得友相伴的欣喜。—— 杜甫《客至》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从 “昔闻” 到 “今上”,半生期盼终得实现,平淡叙事中藏着深沉的人生感慨。—— 杜甫《登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以夸张手法写洞庭湖的浩瀚,将天地万物囊括其中,尽显诗人开阔胸襟。—— 杜甫《登岳阳楼》
五、琵琶声里的悲欢离合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以秋夜江景起笔,萧瑟氛围中,为琵琶女的出场与悲情故事埋下伏笔。—— 白居易《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以生动比喻描摹琵琶声的轻重缓急,将无形的乐声化为可感的画面。—— 白居易《琵琶行》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写琵琶声的高潮部分,节奏骤变,气势凌厉,仿佛能听见金戈铁马之声。—— 白居易《琵琶行》
六、明月寄情与生死思念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苏轼在梦中重回故乡,见妻子临窗梳妆的模样,细节真切,思念痛彻心扉。——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十年漂泊,自身已是沧桑老态,即便与妻子相见,怕也认不出彼此,悲怆之情溢于言表。——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生死相隔十年,无需刻意思念,那份深情早已刻入骨髓,自然难忘。——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遥想妻子坟前的孤寂景象,明月之下、短松冈上,年年岁岁都将是自己断肠之地。——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以春江明月起笔,潮水与明月共生,意境开阔空灵,开启一段关于时光与思念的咏叹。——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七、晚唐风韵与闺情闲思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绣好的罗襦上,鹧鸪成双成对,反衬女子的孤苦无依,含蓄道出闺中愁绪。——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以女子梳妆的慵懒之态,写尽内心的孤寂与百无聊赖,细节中见深情。——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以锦瑟起兴,每一根弦、每一个柱都牵动着对逝去年华的追忆,朦胧又深沉。—— 李商隐《锦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那些美好的情感本该成为追忆,只是在当时就已感到迷茫,怅惘之情萦绕不散。—— 李商隐《锦瑟》
八、亡国之痛与千古愁思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风又至,明月依旧,可故国早已不在,回首望去,尽是无法承受的伤痛。——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一江春水喻愁绪,将无形的愁写得绵长不绝、汹涌澎湃,堪称写愁千古名句。——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九、登临怀古与历史慨叹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王安石登临金陵,听商女唱亡国之音,借古讽今,警示当世统治者。——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追忆六朝繁华,感慨朝代更迭中,多少悲恨不断上演,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六朝往事已随流水逝去,只剩寒烟衰草依旧,苍凉意境中藏着历史的沧桑。——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重回扬州,昔日繁华的 “春风十里”,如今只剩遍野荠麦,盛衰对比间满是悲凉。——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纵使有杜牧般的才情,也难以描摹出对扬州历经战乱后的沉痛深情。——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桥边的红芍药年年盛开,却不知在为谁绽放,物是人非的悲怆油然而生。——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十、壮志难酬与忧国情怀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盛赞《出师表》的不朽价值,追慕诸葛亮的忠诚与壮志,暗含自身抱负。—— 陆游《书愤》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曾以 “塞上长城” 自许,立志报国,如今却鬓发斑白,壮志未酬的悲愤跃然纸上。—— 陆游《书愤》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感叹近年来世态炎凉,人情淡薄,自己为何还要奔波于京城,满是迷茫与无奈。——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以春雨夜景写客居京城的孤寂,杏花的清新与内心的落寞形成鲜明对比。——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十一、市井百态与民生忧思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以辛辣笔触揭露喇叭的 “作用”—— 为来往官船造势,暗讽官场的虚张声势。——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写出喇叭的危害,它吹垮了一户户百姓,直到把民脂民膏搜刮殆尽,批判直指要害。——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鲍照直面内心的愤懑,人非木石,怎会没有情感?却只能忍声吞气、徘徊不前,满是压抑与无奈。——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十二、稼轩豪情与报国之志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辛弃疾以瑰丽笔触描绘元宵夜景,灯火如花海、流星如雨,繁华景象跃然纸上。——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人海寻寻觅觅,猛然回首,心上人却在灯火稀疏之处,意境优美又藏人生哲理。——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追忆刘裕北伐时的英勇气势,金戈铁马,横扫万里,尽显英雄豪情。——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以廉颇自比,感叹自己虽年老,却仍有报国之心,却无人问津,悲怆中见执着。——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郁孤台下的清江水,流淌着多少流离失所百姓的泪水,满含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青山虽能遮挡视线,却挡不住江水向东奔流,暗喻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充满希望与力量。——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十三、婉约情致与细腻心思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眼见菊花堆积满地,早已憔悴凋零,如今还有谁有心情去采摘?孤苦无依之情尽显。——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眼前这般景象,心中这般滋味,哪里是一个 “愁” 字能够概括的,将愁绪推向极致。——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七组叠字,层层递进,将内心的孤独、凄凉与悲戚描摹得淋漓尽致,堪称炼字典范。——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秋风白露时节,牛郎织女短暂相逢,这一遇便胜过人间无数次相聚,浪漫又深情。——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道出爱情的真谛 —— 真正的深情不在于日夜相伴,而在于心意相通、长久相守,境界高远。——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清晨阳光晒干荷叶上的夜雨,水面上的荷叶清圆洁净,微风中一一挺立,清新灵动又充满生机。——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驾着小船,在梦中驶入荷花深处,满是对江南水乡的思念与向往,意境优美恬淡。——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十四、都市繁华与市井风情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描绘杭州的繁华景象,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帷幕,千家万户错落有致。——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集市上陈列着珠宝美玉,家家户户摆满绫罗绸缎,人人争相炫耀奢华,尽显都市的富庶。——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十五、经典辞赋与建筑之美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杜牧以反问句式描摹阿房宫的建筑奇观,长桥如卧龙卧于波上,复道如彩虹横亘空中,气势恢宏。—— 杜牧《阿房宫赋》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杜牧借阿房宫的兴衰,道出 “爱民” 的重要性,借古讽今,警示深远。—— 杜牧《阿房宫赋》
十六、诸子智慧与圣贤之言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教导世人,见到贤德之人便想以他为榜样,见到不贤之人便反省自身是否有同样的问题。——《论语・里仁》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阐述 “文” 与 “质” 的关系,质朴多于文采则粗野,文采多于质朴则虚浮,二者兼备才是君子之风。——《论语・雍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曾子告诫士人,必须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肩负的责任重大,前行的道路漫长。——《论语・泰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强调学习与自省的重要性,君子广泛学习,每日反省自身,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无过。——《荀子・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指出空想不如实学,终日冥思苦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更多,强调实践学习的价值。——《荀子・劝学》
十七、诗经雅韵与上古风情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诗经》中描绘娴静美丽的女子,在城角等候心上人,画面纯真又充满期待。——《诗经・邶风・静女》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战士之间同仇敌忾,即便没有铠甲,也愿与战友同穿战袍,共赴战场,尽显兄弟情义。——《诗经・秦风・无衣》
十八、赤壁豪情与人生感悟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登临赤壁,见江山壮丽如画卷,感慨三国时期曾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意气风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与友人泛舟赤壁,吟诵着关于明月的诗篇,歌唱着描绘窈窕淑女的章节,雅致又惬意。—— 苏轼《赤壁赋》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驾着小船,任凭它在广阔无垠的江面上飘荡,感受天地的浩瀚与自身的渺小,意境超然。—— 苏轼《赤壁赋》
十九、西厢别绪与离人愁肠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以秋日萧瑟之景起笔,云天、黄花、西风、归雁,层层渲染离愁,霜林变红竟是离人泪水染成,悲怆动人。——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相关信息仅供参考。